《重生1981:開局墳頭挖寶!》 章節(jié)介紹
人氣小說《重生1981:開局墳頭挖寶!》,由作者末名客編著,整部作品語言清新流暢,細節(jié)飽滿生動,成功塑造了楊一木張蓉蓉等經(jīng)典人物形象,是一部具有現(xiàn)代氣質(zhì)內(nèi)核的網(wǎng)絡小說?!吨厣?981:開局墳頭挖寶!》第4章內(nèi)容簡介:大概雞叫三遍的時候,楊一.........
《重生1981:開局墳頭挖寶!》 第4章 在線試讀
大概雞叫三遍的時候,楊一木便起了床。
他隨手扯了張舊報紙,包了幾沓糧票,用袋子裹好揣進懷里,準備進城。
出門的時候,又特意叮囑老板娘,這幾天他會一直住在這里,房間不用打掃,等晚上回來再一起結賬。
這家旅社位于城郊結合部,屬于“三不管”扯皮地帶,反倒比城里安全些。老家暫時不想回,來回也不便。雖然這兩年開放多了,但是做生意還是要小心,何況他這種生意......搞不好得挨槍子。
進了城,楊一木直奔城南菜場,那里有一個自發(fā)形成的地下糧票交易市場,又稱“糧票黑市”。
到了那里,天色尚未大亮,朦朧的光線將周圍的矮屋景物映得影影綽綽。
早到的小販已經(jīng)擺好了攤,叫賣聲是肯定不會有的,畢竟這還是個“投機倒把打游擊”的年代!
楊一木花了二斤糧票,在包子鋪換了三兩包子,匆匆吃完,又要了一杯開水喝了一點,就趕緊占好位置。
后世香港電影那句“如果那個人做事不專心,又看著你的話,他就是警察!”
如果換到楊一木的身上,那就是“如果那個人攤子前啥也沒有,又看著你的話,他就是糧票販子?!?/p>
這年頭,糧票是硬通貨,沒有它,出門寸步難行。要是趕上紅白喜事,還得去糧管所申請“周轉(zhuǎn)糧證”,借糧食應急。
可借了糧食,怎么還呢?
總不能日子不過了,全家喝西北風去。于是,黑市成了唯一的出路。
天慢慢地放亮,路上的行人漸漸多了,買菜的人也多了。
他轉(zhuǎn)了一圈,看到不遠處有個小伙子老神在在蹲在那兒,一聲不吭,光是抽煙,看樣子像是同行。
走過去一問,果然如此,又問了下價格,心里有了底。
“大姐,您是出差還是辦事?我這兒有全國票和省票?!焙貌蝗菀卓吹揭晃淮蠼阍谒麛偳榜v足不走,現(xiàn)在不賣瓜,要等到什么時候。
“什么價?”大姐問。
“全國票二毛三,省票一毛八。”楊一木笑著回道。
“這也太貴了!我家里頭五一給兒子辦喜事,要得多,一毛六行不行?行的話,給我200斤?!贝蠼阌憙r還價。
楊一木心里嘆了一口氣,什么時候他都做起了二分錢的算計,越想越?jīng)]勁。
上輩子自己回老家后,先在鄉(xiāng)中教課,教了一年,據(jù)說誤了不少弟子,被發(fā)配到校辦廠,半死不活拿份工資。
校辦廠主要生產(chǎn)粉筆套這類小玩意兒,用廢紙卷成的圓筒,套在粉筆上,防止粉筆灰弄臟老師的手。
整天和一堆老娘們打交道,楊一木滿心失落,整天無精打采。
生活還得繼續(xù),渾渾噩噩一直混到一九八七年。
那年他弟楊二力相了門親,家里原指望他給出把力,可他連一千錢都拿不出,最后全靠老娘觍著臉四處求人。
為這個,二力一直抱怨他這個做大哥的不幫襯弟弟。
楊一木苦惱了好一陣子,后來才想明白了。
這年頭端公家飯碗的瞧不起小商小販,實不知此時不過都在囚籠里跳舞而已,自己那點工資根本不靠譜,別說家里就連他自己也指望不上。
用后世的眼光再回頭看,沒啥意思,死熬死守著這份旱澇保收的工作,卻錯過了這個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年代。不甩掉鐵飯碗這個包袱,根本不可能賺更多的錢。
直至那時,他才大徹大悟,發(fā)誓不再胡混。
先是辦了停薪辭職,找校長承包了校辦廠,改做起了包裝生意,接著涉足食品加工,將產(chǎn)品賣到了棒子國、矮子國。
一九九二年,他開始涉足供應鏈管理,生意越做越大,后來進入餐飲行業(yè),憑借獨特的菜品和優(yōu)質(zhì)的服務,將分店開到了省城和滬市。新千年后,他試水連鎖經(jīng)營領域,不久就形成了覆蓋多個城市的餐飲網(wǎng)絡。
想不到一場非典,擊垮了他所有的夢想??嗫嗑S持了幾年,還沒翻身,又是一場金融危機,他的資金鏈斷了,終于撐不住了。
想他一生風光過,也落魄過......
“大姐,還沒開張,賺個一兩分的跑腿辛苦錢,真不賺你錢,就圖個順當。”
楊一木麻溜地數(shù)了200斤省票,用橡皮筋捆好,又額外拿了四張五兩糧票遞過去,說:“大姐,這是200斤省票,一共三十六塊錢,我這多給你幾張,就送你了。你要是有熟人出差辦事,回頭幫我介紹介紹?!?/p>
“你這小伙子生得文縐縐的,倒是個做生意的料,說話也中聽?!贝蠼憬舆^糧票,數(shù)了數(shù),滿意地付了錢,轉(zhuǎn)身離開。
第一單生意成交了,楊一木繃著的神經(jīng)也松了下來。
后面的買家大部分零碎過來的,幾分幾毛、雞零狗碎的沒什么勁,人家多要了一張兩張,楊一木也不跟人家計較,大大方方就給了。
做生意嘛,都是上趕子的。
這邊人一多,那邊原本在談生意的人也湊了過來,哪怕讓個一分二分,也裝作沒聽見,直奔楊一木這邊。
偶爾會圍過來幾個農(nóng)民模樣的,提著雞蛋或者自己抓的河蚌、魚蝦要來換,都是鮮活的。
農(nóng)民是沒有糧票的,按照參加集體勞動的工分,可以分得口糧。
改開后,安州這地界農(nóng)村經(jīng)歷了聯(lián)產(chǎn)到組,包產(chǎn)到戶,一九八三年才實行大包干,也就是后來所說的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真正的包干到戶。
眼下,富平這邊還處于聯(lián)產(chǎn)到組和包產(chǎn)到戶的過渡期,一季麥子,一季稻,兩稀一干搭點紅薯干,糧食勉強夠吃,但孩子多、壯勞力少的家庭糧食就不夠吃的,還得另外想辦法。
有些聰明又膽子大些的就拿著家里舍不得吃的雞蛋或者自捕的魚蝦,跟城里人換吃不完的糧票,再用糧票加錢去買細糧拿回農(nóng)村改善生活。
日上三竿時,楊一木手里的兩千斤糧票還剩不少。
但他不敢賣了,像在富平這種小縣城倒賣二十四類并不多見,但倒賣糧票就在抓與不抓,畢竟還沒有法律明確這種行為是否合法。
何況,他的糧票數(shù)量這么大,又是來路不正,從墳洞里扒出來的。
別給打草摟了兔子!
他也不敢在大街上明目張膽,細數(shù)賣了多少錢,匆匆收拾好東西,趕緊往回趕。
走到半道,又熱又渴,找了個沒人的樹蔭下坐著,從懷里取出錢袋,掏出一大把鈔票,還有糧票。等一張張理好,又過了個大數(shù),糧票還剩不到八百斤,手里多了二百二十九塊三毛。
才二百三不到?
楊一木心里不免有些捉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