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下了場不大不小的雨,雖說曬了兩日,可路面還有些濕滑。唐嬌嬌把褲腿拿草繩扎緊,拿了一根棍子探路,背著背簍上了后山。
家里已經沒有什么像樣的吃食了,不上山碰運氣就只能餓肚子了。
分家的時候,趙家的倆兒媳婦聯(lián)合 拿走了家里大部分米糧和兩頭豬還有十來只下蛋雞,只給他們留了三十斤粗糧還有些缺了腿腳的桌椅。
按理來說不該只有這么點東西的,可默娘是寡婦改嫁,原就沒有什么地位可言,更何況她還帶了個拖油瓶。雖說嫁過來也生了兒子,可到底沒有原配的兒子有底氣,就算是老趙頭心疼她想要多爭取點東西,可哪里架得住兩個兒媳婦的攻勢,再加上兒子們也有了兒子,總不見得自己這個當爺爺的還要和孫子爭東西,也只能是吃虧了。
默娘天不亮就起床熬粥,雖說家分了,可還住在一個院子里頭,家里只有一個灶臺,若是起的遲了可輪不到你做飯。
天擦亮的時候,老趙頭也起了床,打了盆水洗臉就準備下地。
“他爹,粥熬好了,你吃了再走吧?!?/p>
老趙頭擺了擺手,說了一句不餓就走了。
默娘嘆了口氣,怎么能不餓呢?這莊稼人種地全憑力氣,不吃飯哪里來的力氣?她默默的擦了擦眼睛,從鍋里撈了一碗稠粥放著,等老趙頭下地回來吃。緊接著又撈了一碗給小兒子留著,他才六歲,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可不能虧了營養(yǎng),又把其他的粥倒出來,省得一會兒兩房媳婦出來做飯見鍋沒有收拾又是口角。
收拾好之后,她去敲唐嬌嬌的門,敲了好幾下都沒有人應,推開門就見屋里頭已經收拾妥當,不知道什么時候人早就出去了。她不由得又是嘆氣,自從姑娘生了一場病幾乎丟了命之后就性情大變,連帶著力氣都變大了,上一回倆兒媳婦和她吵嘴,嘴里不干凈,她三兩下的就把兩人給放倒了!
那倆人豈肯吃虧,找了男人來評理,唐嬌嬌又是一頓臭罵,倆大男人臉上擱不住就要教訓她,默娘嚇得魂都要飛了,誰能想到最后他們四個人愣是沒占一點兒便宜,竟被唐嬌嬌打得鼻青臉腫,嗷嗷慘叫。
自此之后唐嬌嬌的惡名便傳開了,倆兒媳婦開始鬧分家,這不前兩天把家給分徹底了。雖說是吃了虧,可只要家人一條心,不怕日子過不起來。
她正坐著發(fā)呆,就聽見外面有人吵吵,不出去也知道肯定是倆兒媳婦都要用爐灶誰也不肯相讓這才起了矛盾。照理說她這個婆婆是該出去勸勸的,可是誰叫她是后來的,哪里有說話的份,出去了也是吃癟,不如眼不見心不煩由著她們鬧去。
“這灶我得用,你大哥還等著吃了飯下地呢!”大房媳婦劉氏一手按住鍋蓋教訓弟媳婦王氏,“都說長兄如父長嫂如母,你怎么這么少教,還敢跟我搶!”
王氏也不甘示弱,冷笑道:“什么如父如母,公公人還沒死呢,你充什么大尾巴狼!”
書友評價
十月寶的這部女頻小說《山村惡婦改命手冊》,讓我詩意大發(fā),在此吟詩一首:與君相思意,幾人解風情?伴君聽雪語,何人會其明?不求天倫之樂,但愿相惜相守度此生!